2021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級全一冊 13.3比熱容
一、單選題
2.根據(jù)比熱容的概念,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( )
A.20 ℃的水比80 ℃的水的比熱容大
B.一杯水的比熱容比半杯水的比熱容大
C.一杯煤油用去一半,它的比熱容減為原來的二分之一
D.玻璃被打成碎片后比熱容不變
4.用相同的加熱裝置對 a、b 兩種物質(zhì)加熱時,它們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所示,下列說法正確的是( )
A.如果a、b是同種物質(zhì),則a的質(zhì)量更小
B.如果a、b質(zhì)量相等,則a的吸熱能力更強
C.在加熱過程中,利用做功的方式改變了a、b的內(nèi)能
D.溫度從t?升高到t?時,a、b吸收的熱量Qa=Qb
5.葉子姐姐在廚房發(fā)現(xiàn),同時用相同的燃氣灶加熱質(zhì)量相等、初溫相同的水和食用油,油的溫度總是升高得多,這是因為( )
A.水的比熱容小,吸收相同的熱量后溫度升高得少
B.油的比熱容小,吸收相同的熱量后溫度升高得多
C.在相同的時間內(nèi),水吸收的熱量較少
D.在相同的時間內(nèi),油吸收的熱量較多
二、填空題
1.已知水的比熱容為4.2×103J/(kg·℃),1 kg、20 ℃的水吸收了2.1×10?J的熱量后,溫度將升高到℃。生活中我們經(jīng)??吹剿緳C往汽車發(fā)動機的水箱里灌水,這是因為水的較大,在相同條件下水能帶走較多的,冷卻效果好。
2.烈日炎炎的夏季,白天河岸上沙土熱得燙腳,但河水卻非常涼爽,是由于水的比熱容(“大”或“小”),清澈河水看起來比實際深度要(選填“深”或“淺”),容易造成誤判,因此不要貿(mào)然下水,以免發(fā)生溺水事故。
3.質(zhì)量為200 g的沙子,吸收9.2×103J的熱量后,溫度升高了50 ℃,則沙子的比熱容為J/(kg·℃),其物理意義是。
4.初春培育水稻秧苗時,為了不使秧苗受凍,正確的做法是(填字母:A.早晨多灌水,傍晚多排水;B.早晨多排水,傍晚多灌水)。已知某鋁件加工之前的溫度為 25 ℃,加工之后的溫度為 100 ℃,如果要讓加工后質(zhì)量為 2 kg 的鋁件溫度冷卻到加工前的溫度,則鋁件需要放出J的熱量。[c鋁=0.88×103J/(kg·℃)]
三、按要求做題
1.如圖甲所示是某小組同學(xué)探究“不同物質(zhì)吸熱能力”的實驗,將質(zhì)量相等的煤油和水分別裝在兩個相同的燒杯中,并測出煤油和水的初溫,然后用兩個相同的酒精燈加熱,每隔2 mim記錄一次溫度,實驗記錄如下表所示。
加熱時間/min |
0 |
2 |
4 |
6 |
8 |
|
溫度/℃ |
煤油 |
20 |
25 |
29 |
34 |
38 |
水 |
20 |
22 |
24 |
26 |
28 |
(2)由記錄表可知,對于質(zhì)量相等的煤油和水,吸收相同熱量,升溫較快的是___________;若使兩者升高相同的溫度,則___________吸收的熱量較多。由此得出物質(zhì)的吸熱能力與___________有關(guān)。
(3)在對實驗進行反思時,他們認為原方案有需要兩次加熱、耗時長等缺點,因此改進方案并設(shè)計了圖乙所示的裝置,與原方案相比,該方案除克服了上述缺點外還具有的優(yōu)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(答出一個即可)。
2.在“比較不同物質(zhì)吸熱能力”的實驗中,將甲、乙兩種不同的液體分別倒入兩個相同的燒杯內(nèi),用相同的電加熱器同時加熱。記錄相關(guān)數(shù)據(jù),并繪制出如圖所示的圖象。(不計熱量損失)
(1)實驗時,選用初溫和_________(填“體積”或“質(zhì)量”)相等的甲、乙兩種液體。
(2)加熱 20 min,甲吸收的熱量_________(選填“大于”“小于”或“等于”)乙吸收的熱量。
(3)甲液體的比熱容_________乙液體的比熱容(填“大于”“小于”或“等于”)。

3.小明想估測薯片的熱值,進行了如下實驗。
(1)將天平放在水平面上并將游碼歸零,發(fā)現(xiàn)指針偏左,則應(yīng)將平衡螺母向_________端調(diào)節(jié);測量質(zhì)量時,調(diào)節(jié)天平再次平衡,右盤中的砝碼和游碼位置如圖甲,其質(zhì)量為_________g。
(2)如圖乙,將薯片放在燃燒皿中充分燃燒后,燒杯中0.2kg的水溫度升高了5℃,則水吸收的熱量Q吸=_________J。[c水=4.2×103J/(kg?℃)]
(3)根據(jù)Q放=Q吸和Q放=mq,算出薯片的熱值比實際值小得多。原因是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