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人教版化學九年級上冊 3.1 分子和原子A
一、單選題
5、若用和
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,原子的不同組合可以構成不同的分子。能用下圖示意的化學反應是( )

A. 2H2O2

B. 2HgO

C. 2CO+O2

D. 2C2H2+5O2

二、填空題
1、用“分子的觀點”解釋下列現象,正確的是()
A.濕衣晾干——分子不停地運動
B.水結成冰——分子發(fā)生變化
C.干冰升華——分子本身變大
D.輪胎充氣——
2、炒菜時我們聞到菜香撲鼻,這是現象,炒菜時菜很快就變咸了,而腌咸菜時,很長時間菜才會變咸,這個表明了越高,分子熱運動越劇烈。冬天雙手捧著熱水袋會感到暖和,這是利用的方式增加了手的內能;雙手反復摩擦也會感到暖和,這是利用的方式增加了手的內能。
3、模型是聯系宏觀與微觀的橋梁。
(1)如圖是鈉原子結構示意圖。

①X的數值為。
②“11”指的是。
③鈉原子在化學反應中易失去1個電子,形成(填離子符號)。
(2)下圖是氫分子和氧分子運動的示意圖。

①在A、B和C中,能比較得出“溫度越高,分子運動速率越快”的是(填標號)。
②從圖中可見,影響分子運動速率的因素除溫度外,還與有關。
③舉一個能說明“溫度升高,分子運動速率加快”的生活事例:。
4、宏觀知微觀①50mL水和50mL乙醇混合后,溶液體積小于100mL,微觀解釋為。
②氣體X在氧氣則燃燒生成氮氣和水,X分子中一定含有的原子是和(填符號)。
三、解答題
1、如圖所示,兩支醫(yī)用注射器,分別吸入等體積的空氣和水,用手指頂住末端注射孔,將栓塞慢慢推入,哪支容易推壓?為什么?

2、閱讀以下內容,用微粒的觀點解釋有關事實。
“空氣史話”:45億年前,當地球逐漸冷卻,一些氣體被迫從巖石和巖漿中迸發(fā)出來,氫氣、氨氣等向星際逃遁,水蒸氣、氨氣和甲烷等滯留在近地球空間,形成原始空氣,在太陽照射下,水蒸氣分解為氧氣和氫氣,氧氣跟氨氣反應生成氮氣和水,氧氣跟甲烷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水,原始空氣中又出現了二氧化碳、氮氣和氧氣……
(1)當地球逐漸冷卻,一些氣體被迫從巖石和巖漿中迸發(fā)出發(fā);
(2)原始空氣中出現二氧化碳。
